經營團隊績效管理風格,改變了企業創新的文化
2020/10/29
經營團隊績效管理風格,改變了企業創新的文化
企業經營的過程中,一提到績效管理,大家腦中浮現的通常是KPI(量化的目標績效管理方式),KPI的運作方式通常是藉由企業經營層制定的SPI(策略目標),由上往下(TOP DOWN)的方式拆解成各個部門的KPI,而各部門主管們只要盡力完成自己的KPI,整個企業就能持續的成長發展。而企業成員也能因為目標的達成領到豐厚的獎勵(金),這就是所謂雙贏的局面啊~~但事情真的是這樣順利發展下去嗎?這邊舉個實際案例給大家一起來思考。
台灣便利商店的龍頭之爭
台灣便利商店的龍頭—統一超商,自2012年有台灣『流通教父』之稱的徐重仁卸下統一超商總座之後,由統一企業創辦人—高清愿的女婿羅智先接手,開啟了後統一超商的時代,也就是統一超商『羅智先時代』。
羅智先的領導風格是講求利潤、數字、績效的美式風格,他將先前成功改造統一企業的經驗,移植到統一超商。一開始同樣使用『減法哲學』將統一超商旗下不賺錢的子公司一一結束,這一策略也奠定了統一超商之後五年亮麗的成績。
但也因為完全講求利潤、數字、績效的領導風格下,不願浪費無謂的成本,所以要求每次出手都要精準,沒有容錯的空間。從這時候開始,主管們對於可能犯錯、失敗或不賺錢的想法連提都不敢提,以至於創新、挑戰的火苗熄滅。
大家應該會發現,統一超商在近幾年的創新,多半是針對人流集中的店型,結合主題館、現烤烘培的『Big7』,不難發現這些創新的謹慎、小心。
反觀台灣便利商店的老二—全家便利商店,推出了會員APP、咖啡寄杯跨店領取、Clean Label(潔淨標章)、剩食和小農的主張等產品,領導了便利商店一系列的創新。其中咖啡寄杯跨店領取這項創新服務,統一超的主管早就想到了,但是因為促銷及各店利潤的分配因素,會損及原本的利潤,負責的團隊便以『影響集團綜效』為由擋了下來。
也因為這樣的領導風格,企業氛圍轉變成聽話的員工比有創意的員工更吃香,導致不少過去立下汗馬功勞、可以獨當一面的關鍵人才紛紛離去。
以上資料參考自:天下雜誌 (股價兩度被全家反超,統一超商怎麼了?)
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02350?template=transformers&from=search
從此案例來看,著重量化、數字、績效考量的KPI,在短期因為目標明確,由上而下的領導方式,確實可以看到立竿見影的亮麗成績,但長期來看,卻也同時失去了企業的活力與創造力,養成同仁上面說什麼,我就做什麼的做習慣,企業也會因此失去創造下階段明星產品/產業的能力。近年來在台灣企業吹起了一波新的績效管理方式—OKR(Objectives Key Results),這項由Intel、Google等企業實施的績效管理,除了重視量化、數字之外,更著重於由下而上(Bottom up)的方式,在目標(Objectives)確定之後,由下而上提出KR(Key Results),且不與績效考核連動,讓基層同仁可以勇於提出創新作法、勇敢嘗試。
當然企業要導入OKR並非看幾本書,聽幾場老師的分享就可以悶著頭自己做,最安全的方式還是透過專業、有經驗的顧問團隊,針對企業的產業特性、商業運營模式以及現有的流程管理來規劃設計,如此一來,較能讓變革的陣痛降到最低,避免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受到傷害。
OKR全方位導入計畫:https://www.hrfun.com.tw/teacher/teacher-2F-51
PS.
本文收到眾多夥伴迴響,特別舉辦『仲悅小講堂』活動,與各位夥伴更深入的探討OKR如何成功執行:
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FDjJm3fi5cMCAchp6
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FDjJm3fi5cMCAchp6
你可能還想看
1. 你要的不是「斜槓」,而是「槓桿」! (2021/1/17)
2. 2021年度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開跑囉~~ (2020/12/30)
3. 12月4日『中高齡及高齡就業促進法』正式上路 (2020/12/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