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對問題,可能就解決了一半的問題 作者:張宏裕
2018/5/24
記得小時候,坊間有一套叢書「十萬個為什麼 ?」非常吸引求學的學生。題目內容五花八門,包羅萬有,例如:彩虹怎麼形成的?海市蜃樓怎麼形成的?一般的竹子在哪些季節會長出竹筍?
遠見雜誌曾經有一篇報導:「以色列的學校教育,老師鼓勵學生多問問題。孩子回到家中,媽媽關切的不只是分數,更關切的是孩子在學校問了哪些問題。這種習慣養成,讓學生長大後即便在社交場合,還是會喜歡抱著問問題的好奇態度探索世界與理解他人。」
或許,這種求問的態度也造就了以色列新創公司與人才輩出的現象。例如:眾所周知的「滴灌」(Drip)技術,就是以色列儘管七成土地是沙漠,沒有充足的雨水,為了省水,發展出在路旁的樹下或花叢間,透過一條條黑色的水管,內藏的特殊塑膠片,水會從黑色水管中一滴滴流出來,直接供植物的根部吸收,一點也不會浪費流到植物旁的土壤裡。不僅創造出180億年產值,還改寫農業灌溉定義。
這也像當年賈伯斯設計蘋果電腦時,他會發出疑問:為什麼電腦一定要安裝散熱風扇?進而開發改善電腦的散熱問題。
如何問對問題,克里斯汀生提出兩大類的疑問型態:
1. 描述現有領域:什麼?什麼導致?
2. 詢問顛覆性的問題:為何?為何不?如果/ 若是---會怎樣?
舉例如下:
• 我們的顧客關心的議題是什麼?
• 什麼是導致產品滯銷的根本原因?
• 為何開會時大家不願意發言?
• 為何不針對績效考核新制度實施獎懲分明?
• 如果競爭者積極創新,我們的市場地位會怎麼樣?
• 如果主管能勇於當責,擇善固執,部屬觀感會怎麼樣?
你可能還想看
1. 工時應用--變形工時 作者:葉昌彬 (2018/5/31)
2. 工作時,常會被其他的臨時交辦的事情中斷,我該怎麼處理? 作者:葉昌彬 (2018/5/31)